[拼音] tāo tāo bù duàn
[释义]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拼音] duàn chāng xù duǎn
[释义] 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出处] 《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拼音] duàn làn cháo bào
[释义]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出处] 《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拼音] cán biān duàn jiǎn
[释义]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出处] 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拼音] dú xíng dú duàn
[释义] 同“独断独行”。
[出处] 郭希仁《从戎纪略》:“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四标’字样,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调遣布置,独行独断。”
[拼音] cán piān duàn jiǎn
[释义] 残缺不全的书籍。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出处] 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拼音] ǒu duàn sī lián
[释义]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联系。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联系
[出处] 宋 黄机《满庭芳 时欲之宫永兴》词:“人道郴阳无雁,奈情钟,藕断丝联。”
[拼音] shān qióng shuǐ duàn
[释义] 见“山穷水尽”。
[出处] 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溪间峥嵘,岩崖豁险,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拼音]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
[释义]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释义] 见“断章取义”。
[出处] 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拼音] cán zhāng duàn jiǎn
[释义]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出处] 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拼音] duàn xiàn yào zǐ
[释义] 犹言断线风筝。鹞子,指纸鸢,鸟形风筝。
[出处]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拼音] duàn gěng fú píng
[释义] 比喻漂泊不定。
[出处]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拼音] duàn gěng fēi péng
[释义] 见“断梗飘蓬”。
[出处] 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拼音] mèng duàn hún láo
[释义] 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
[出处] 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拼音] duàn zhāng jié jù
[释义]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出处] 《宋史 选举志二》:“断章截句,破坏义理。”
[拼音] lèi gān cháng duàn
[释义]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拼音] zhuàng shì duàn wàn
[释义] 见“壮士解腕”。
[出处]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拼音] duàn xiù zhī chǒng
[释义] 断:截断;宠:宠爱,宠幸。指男子搞同性恋的行径,指男宠。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拼音] hú yí bù duàn
[释义]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