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òu yàn zhēng huī
[释义] 竞相比赛美丽、焕发容光。
[出处]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只趁事持夸窈窕,斗艳争辉呈面峭(俏)。”
[拼音] dǒu shāo zhī bèi
[释义]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亏损,今夜必来掩袭大寨,不可不备。”
[拼音] dǒu shāo xiǎo rén
[释义]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 《剪灯余话·秋夕访琵琶亭记》:“委任臣僚,非才者众,如陈平章、姚平章,皆斗筲小人,而使之秉钧轴,握兵符。”
[拼音] wén zhāng shān dòu
[释义] 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出处] 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拼音] dà dǒu xiǎo chèng
[释义]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斗收进,小于标准的秤出,进行盘剥克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大斗小秤、奸盗诈伪、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烧舂锉之苦。”
[拼音]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
[释义]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拼音] dǒu shēng zhī shuǐ
[释义] 比喻微薄的资助。
[出处] 庄周《庄子 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拼音] wén zhāng xīng dòu
[释义] 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写得漂亮,超群出众。
[出处] 元·魏初《满江红·为双溪丞相寿》词:“元自有,谈天口,初不负,经纶手,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
[拼音] dòu jī yǎng gǒu
[释义] 同“斗鸡走狗”。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开赌场,斗鸡养狗,人不敢惹他。”
[拼音] dǒu hú zhī lù
[释义] 斗斛:古代容量单位,1斛=10斗,1斗=10升;禄:官员的俸给。微薄的薪俸
[出处]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拼音] dǒu shēng zhī lù
[释义] 斗升:古代容量单位,1斛=10斗,1斗=10升;禄:官员的俸给。微薄的薪俸
[出处] 宋·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拼音] tài shān běi dòu
[释义] 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
[出处] 宋·施德操《北窗炙輠》上卷:“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仅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
[拼音] mán zhēng chù dòu
[释义]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拼音] bù dòu tà gāng
[释义] 见“步罡踏斗”。
[出处]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书符咒水,全无作用,步斗踏罡,专一胡躧。”
[拼音] dòu měi kuā lì
[释义] 指比赛美丽以争胜。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 民俗》:“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厅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
[拼音] dòu lì zhēng yán
[释义] 竞相比赛艳丽。
[出处] 清·顾禄《清嘉录·山塘看会》:“每会至坛,箫鼓悠扬,旌旗璀璨,卤簿台阁,斗丽争妍。”
[拼音] dòu mèi zhēng yán
[释义] 竞相比赛妩媚艳丽。
[出处] 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鱼轩]中有二女,装束艳冶……斗媚争妍,堪称双绝。”
[拼音] dòu sè zhēng yán
[释义] 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出处] 明·何景明《二月见梅》诗:“巡檐一笑卿相慰,斗色争妍非尔时。”
[拼音] huí tiān yùn dòu
[释义] 犹言旋转乾坤。
[出处] 唐·张鼎《邺城引》:“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
[拼音] chěng yán dòu sè
[释义] 形容花儿盛开,竞相逞美。
[出处] 《红楼梦》第七九回:“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