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ǎ jiě xīng sàn
[释义] 像瓦片破裂,像星星飞散。比喻家人离散,各奔东西。亦作“瓦解星飞”。
[出处] 宋·司马光《义勇第五札子》:“殊不知彼皆队舞聚戏之类,若闻胡寇之来,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
[拼音] fēng liú yǔ sàn
[释义] 散:分散。风吹过,雨飘散,踪迹全消。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飘零离散
[出处] 晋·左思《蜀都赋》:“饮御酣,宾旅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之间。”
[拼音] niǎo jīng yú sàn
[释义] 见“鸟散鱼溃”。
[出处] 《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拼音] hún xiāo pò sàn
[释义] 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拼音] pò xiāo hún sàn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拼音] jiāo chún sàn pǔ
[释义] 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出处] 《汉书 循吏传 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拼音] hún piāo pò sàn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拼音] fēng xíng yǔ sàn
[释义] 同“风流云散”。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拼音] zhī fēn yè sàn
[释义]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出处] 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
[拼音] bīng xiāo wù sàn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唐 康骈《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拼音] bīng xiāo yún sàn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象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拼音] dōng líng xī sàn
[释义] 形容零落分散。
[出处] 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拼音] wǎ jiě yún sàn
[释义] 像瓦器破碎,云彩四散。比喻群体溃散,各奔东西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故其见敌则遂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
[拼音] sàn zhèn tóu cháo
[释义] 谓群鸟分散,各投窠巢。
[出处] 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阵投巢的乌鸦。”
[拼音] xīng fēi yún sàn
[释义] 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
[出处] 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无有捍蔽,一旦胡尘猝起,星飞云散,无有能自保者。”
[拼音] diàn liú xīng sàn
[释义] 比喻迅速消散。
[出处] 清·沈起凤《谐铎·獭祭》:“鹯曰:‘君善捕鱼,我善捕雀,而雀之见我者,往往晓音骇翼,电流星散,以至十不获一。’”
[拼音] wù sàn yún pī
[释义] 喻变化之快。
[出处] 汉·蔡邕《释诲》:“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
[拼音] lā xián sàn mèn
[释义] 说闲话,闲聊解闷。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拼音] niǎo sàn yú kuì
[释义] 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出处] 《南史 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拼音] sàn tān z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