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ì zhǒu zì zhēn
[释义] 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出处] 宋 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拼音] bì zhǒu qiān jīn
[释义] 敝:破旧;敝帚:破旧的扫帚。自己的破扫帚;却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十分爱惜。
[出处] 汉 刘珍《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拼音] mín shēng diāo bì
[释义] 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破落;衰败。形容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拼音] qì ruò bì xǐ
[释义] 亦作“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出处]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拼音] shì rú bì xǐ
[释义] 视:看待;敝:破旧;屣:鞋。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形容轻视到了极点。
[出处] 《孟子 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拼音] qiān jīn bì zhǒu
[释义]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微贱,却是十分珍贵的。
[出处] 宋 苏轼《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诗:“千金敝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拼音] rú qì bì xǐ
[释义] 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拼音] qì rú bì xǐ
[释义] 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亦作“弃若敝屣”、“去如敝屣”、“如弃敝屣”。
[出处] 林语堂《谈中西文化》:“所以他们看得出中国诗文的好处,而我们反自己看不见弃如敝屣了。”
[拼音] jiāo chún bì shé
[释义] 谓费尽口舌。
[出处] 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拼音] tóng bì xiāng jì
[释义] 犹同恶相济。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传序》:“同敝相济,故其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拼音] chún bì shé fǔ
[释义] 犹唇焦舌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