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ú fù shèng liǎn
[释义] 横征暴敛。
[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八:“当毒赋剩敛鞭箠马牛其人之日,一漕夔,再漕潼,川民独晏然倚以朝夕也。”
[拼音] fán xíng zhòng liǎn
[释义] 繁:多;敛:征收。繁重的刑罚和赋税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张娘心许》:“只为着土木疲民,况边庭黩武连年,繁刑重敛谁不怨?”
[拼音] jí liǎn bào zhēng
[释义] 严急而苛猛的赋税。
[出处] 唐·白居易《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拼音] liǎn hòu shū qián
[释义] 语本《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谓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出处] 语出《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
[拼音] liǎn shǒu píng zú
[释义] 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出处]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
[拼音] tāo guāng liǎn cǎi
[释义] 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出处] 明·宋濂《史处士墓碑文》:“自是益韬光敛彩,系情山水间。”
[拼音] liǎn shēng nì jì
[释义] 不声张,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出处] 《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