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ǒu jiào wú lèi
[释义] 类:类别。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拼音]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释义]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出处]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拼音] gāng cháng míng jiào
[释义] 纲常:三纲五常;名教:封建礼教。指维护封建制度而设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规范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拼音] jīng yàn jiào xùn
[释义]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出处]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拼音] fèng mìng chéng jiào
[释义] 奉:敬受;承教:接受教诲。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诲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臣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拼音] shāng jiào bài sú
[释义] 见“伤化败俗”。
[出处] 明·马中锡《罪言》:“今诸小道家浅陋无理,葬得善地,虽杀人巨盗,亦可获福;课得美占,虽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于此。”
[拼音] huà dí jiào zǐ
[释义]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拼音] zǎi jī jiào hóu
[释义]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拼音] biàn sú yì jiào
[释义] 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出处] 《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拼音] pū zuò jiào xíng
[释义] 扑:古代刑具;教刑:教学中对学生的体罚。用扑作责罚学生的工具
[出处] 《尚书·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拼音] míng xíng bì jiào
[释义] 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出处] 《尚书 大禹漠》:“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拼音] míng chǐ jiào zhàn
[释义]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拼音] bù jiào zhī jiào
[释义]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出处] 《吕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拼音] táo lǐ zhī jiào
[释义] 指老师的教诲。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拼音] míng jiào bù biàn
[释义] 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出处] 《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拼音] mǐ ěr shòu jiào
[释义] 弭耳:温驯的样子。形容非常听话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拼音] jiāo yī shí bǎi
[释义]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