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ǐ huǒ jiù huǒ
[释义]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拼音] hóu zǐ jiù yuè
[释义] 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出处] 《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拼音] jiù huò tóu xīn
[释义]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出处] 《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拼音] jiù jí fú shāng
[释义]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出处] 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拼音] jiù fén yì xīn
[释义]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处] 清 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拼音] shǒu wěi xiāng jiù
[释义] 救:援助。头和尾相互援助。比喻前后互相援助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拼音] yǐ shuǐ jiù shuǐ
[释义]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出处] 《庄子 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拼音] jiù fén tóu xīn
[释义]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处] 《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拼音] jiǎ jiē jiù huǒ
[释义] 假:借;阶:梯子。比喻做事不讲效率,做事机械
[出处] 《燕书》:“赵成阳堪,其宫火,欲灭之,无阶可升。”
[拼音] jiù shì zhǔ
[释义] 基督徒对耶酥的称呼。比喻挽救世界的人物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钻进了驾驶楼,像救世主一样微笑着向他招招手,就坐着汽车跑得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拼音] jiù mìng dào cǎo
[释义] 借以活命的稻草。指人在困境时希望抓住借以活命的微小的东西
[出处] 王朔《永失我爱》:“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劲儿了。”
[拼音] pō yóu jiù huǒ
[释义]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救火也。”
[拼音] jiù huǒ zhěng nì
[释义] 见“救焚拯溺”。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将以迎王师。”
[拼音] jiàn nì bù jiù
[释义] 犹言见死不救。
[出处]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然僻居于山薮接珍,豺狼所皋,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拼音] zì jiù bù xiá
[释义] 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
[出处] 唐 杜甫《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
[拼音] tóng yōu xiāng jiù
[释义] 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拼音] tóng è xiāng jiù
[释义] 形容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 《晋书·吕光载记》:“晃、穆共相唇齿,宁又同恶相救,东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
[拼音] jiù jī zhěng nì
[释义]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出处]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拼音] jiù guò bǔ quē
[释义] 阙:同“缺”,不足,缺点。挽救过错,弥补不足。
[出处] 《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拼音] yī shí jiù bì
[释义] 匡正时政的弊病。
[出处]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及唐元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 ,无出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