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gǎi gù zhé
[释义] 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指坚决走上新路。
[拼音] fān rán gǎi wù
[释义] 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
[出处] 《金史·完颜匡传》:“一旦犹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隶,引咎谢过,则前日之嫌便可销释。”
[拼音] cháo gèng mù gǎi
[释义] 早晨刚改过,晚上又变了。形容主意不定,一会儿一个样。亦作“朝更夕改”。
[出处]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战国来尚纵横朝更暮改,至楚汉诛暴秦大业归刘。”
[拼音] gǎi xíng wéi shàn
[释义]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
[拼音] gǎi zhé yì tú
[释义]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出处] 宋 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前车已覆,后车岂可蹑而行之,固当改辙易途,以取其不倾不蹶。”
[拼音] gǎi cāo yì jié
[释义] 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出处] 《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拼音] gǎi shì chéng fēi
[释义] 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拼音] gǎi cháo huàn xìng
[释义] 见“改朝换代”。
[出处]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中国历代改朝换姓的时侯,兵权大的就争王争侯。”
[拼音] gǎi qǔ yì diào
[释义] 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出处]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拼音] gǎi xíng cóng shàn
[释义] 见“改行为善”。
[出处] 《京本通欲小说·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
[拼音] gǎi zhèng yí fēng
[释义] 改变风气习俗。
[出处] 《东观汉记·马廖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拼音] gǎi jié yì cāo
[释义]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出处]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拼音] gǎi kē yì jié
[释义]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出处] 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拼音] gǎi tú yì zhé
[释义]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
[出处] 清 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拼音] gǎi sú qiān fēng
[释义]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出处] 《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拼音] gǎi wǎng xiū lái
[释义] 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出处] 《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拼音] liáng gōng wú gǎi
[释义] 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
[出处] 语出《礼记 学记》:“良弓无改,必学为箕。”
[拼音] bù gǎi qí lè
[释义]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拼音] gǎi zhù zhāng xián
[释义]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拼音] gǎi huàn tóu miàn
[释义] 喻改变身份。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却说鲜于同自吟了这八句诗,其志愈锐。怎奈时运不利,看看五十齐头,‘苏秦还是旧苏秦’,不能勾改换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