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8个与“”相关的成语:
  • 大权独

    [拼音] dà quán dú lǎn
    [释义] 揽:把持;掌握。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 大权

    [拼音] dú lǎn dà quán
    [释义] 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权力,独断专行。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不是我小弟看中这份官职,贪恋这份钱财,可总不能让那些赤化分子独揽大权,为所欲为。”
  • 招风

    [拼音] zhāo fēng lǎn huǒ
    [释义] 比喻招惹是非。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
  • 一手包

    [拼音] yī shǒu bāo lǎn
    [释义] 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不容许别人插手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 招是

    [拼音] zhāo shì lǎn fēi
    [释义] 犹招是惹非。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忽听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听得,便喊道:‘在这里!’岳大爷道:‘你又在此招是揽非了。’”
  • 招灾

    [拼音] zhāo zāi lǎn huò
    [释义] 招揽灾祸。
    [出处] 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 大包大

    [拼音] dà bāo dà lǎn
    [释义]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大包大揽地说:‘这个小姑娘,跟我投缘分。’”
  • 九天

    [拼音] jiǔ tiān lǎn yuè
    [释义] 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出处]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权纳贿

    [拼音] lǎn quán nà huì
    [释义] 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
  • 词讼

    [拼音] bāo lǎn cí sòng
    [释义] 包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词讼:诉讼。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 辔澄清

    [拼音] lǎn pèi chéng qīng
    [释义] 揽辔:拉住马缰。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 辔登车

    [拼音] lǎn pèi dēng chē
    [释义] 揽辔:掌握马缰绳。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出处] 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出使》:“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
  • 攀藤

    [拼音] pān téng lǎn gě
    [释义] 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登。亦作“攀藤附葛”。
    [出处]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三折:“峨嵋岭下,攀藤揽葛采樵人。”
  • 攀今

    [拼音] pān jīn lǎn gǔ
    [释义] 见“攀今揽古”。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你这般攀今揽古,分甚枝叶?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 名责实

    [拼音] lǎn míng zé shí
    [释义] 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
    [出处]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考功名》:“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 辔中原

    [拼音] lǎn pèi zhōng yuán
    [释义] 见“揽辔澄清”。
    [出处] 柳亚子《流亡杂诗》:“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 弃故

    [拼音] qì gù lǎn xīn
    [释义] 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出处] 清·曾国藩《黄仙峤前辈诗序》:“间以其余发为诗章,又能弃故揽新,约言丰义,而先生曾不以自鸣,退然若无以与于古者。”
  • 巴三

    [拼音] bā sān lǎn sì
    [释义]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出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