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uī sān lā sì
[释义] 推:推诿。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好生给姨太太捶腿。要茶要水,别推三拉四的。”
[拼音] tuī ér guǎng zhī
[释义] 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拼音] tuī gàn jiù shī
[释义] 同“推燥居湿”。
[出处] 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拼音] tuī chéng zhì fù
[释义] 同“推心置腹”。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吾推诚置腹,何愁彼不宾服?”
[拼音] hù xiāng tuī tuō
[释义] 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出处]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彼此互相推托,皆齐之不收,反遗之以与金人用。”
[拼音] yǔ shì tuī yí
[释义]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 《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拼音] tuī xián jìn shàn
[释义] 推荐贤士,引进好人。
[出处] 唐·苏鹗《杜阳杂编》上卷:“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拼音] tuī xián xià shì
[释义] 推:赞许。指有地位的人能降格与有贤德的人交往
[出处] 《梁书·徐勉传》:“当应推贤下士,先物后身,然后可以报恩明主,克保元吉。”
[拼音] tuī xián xùn néng
[释义] 推:举荐;逊:退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出处] 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社稷宁谧,黎民乐业,皆晏推贤逊能之助。”
[拼音] tuī chéng dài wù
[释义] 诚:真心;物:他人。以诚心对人
[出处] 《明史·邹智传》:“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由其进身之初,多出私门,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
[拼音] tuī chéng xiāng xìn
[释义] 诚:真心。以诚心相待,互相信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5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拼音] tuī jiū gēn yuán
[释义] 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
[出处] 《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拼音] dōng tuī xī zǔ
[释义] 推:推诿;阻:阻挠。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都氏只是拣精剔肥,东推西阻,媒婆说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拼音] tuī dōng zhǔ xī
[释义] 犹言推三阻四。
[出处]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你休推东主西,可甚么‘三从四德’,那些个‘家有贤妻’。”
[拼音] tuī sān āi sì
[释义] 推:推诿。形容一再推诿拖延
[出处]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几次叫你做个手脚,你总是推三挨四,还打官话。”
[拼音] tuī xián jǔ shàn
[释义] 推:举荐。举荐贤士,引进好人
[出处] 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喜孜孜推贤举善,永绵绵龙虎风云。”
[拼音] páng tuī cè yǐn
[释义] 从侧面启发引导。
[出处] 梁斌《红旗谱》:“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拼音] tuī lí ràng zǎo
[释义]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梁书·王泰传》。后因以
[出处]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拼音] tuī kū shé fǔ
[释义] 犹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极易打垮。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我至京师,陈上谷、渔阳兵马之众,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奔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
[拼音] tuī chéng jiē wù
[释义] 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出处] 《晋书·刘元海载记》:“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