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íng tuī àn jiù
[释义] 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出处] 清 李渔《慎鸾交 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拼音] qián wǎn hòu tuī
[释义] 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拼音] tuī chéng xiāng dài
[释义] 诚:诚实的心意。指以真心对待人
[出处] 《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拼音] tuī zhōu yú lù
[释义] 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拼音] tuī tāo zuò làng
[释义] 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出处]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
[拼音] tuī chén zhì xīn
[释义] ①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指肌体内的新陈代谢。②泛指排除旧的,创出新的。
[出处] 《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拼音] tuī běn sù yuán
[释义]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拼音] tuī chóng bèi zhì
[释义] 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所谈西国政治、艺术,石破天惊,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拼音] tuī jǐ jí wù
[释义] 同“推己及人”。
[出处] 宋·程颢《二程遗书》第11卷:“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拼音] tuī chéng bù xìn
[释义] 诚:真心,诚意;信:诚实,信义。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 《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拼音] tuī chéng bù gōng
[释义]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
[出处] 明·刘元卿《贤奕编·官政》:“亦使士大夫识得行记己用世规模,须在推诚布公,集谋广益。”
[拼音] tuī zào jū shī
[释义] 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
[出处] 《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
[拼音] tuī ér guǎng zhī
[释义] 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拼音] ràng zǎo tuī lí
[释义] 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 《梁书 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拼音] tuī shí jiě yī
[释义]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出处]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拼音] liù wèn sān tuī
[释义] 谓反复审讯。
[出处]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
[拼音] tuī sān lā sì
[释义] 推:推诿。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好生给姨太太捶腿。要茶要水,别推三拉四的。”
[拼音] tuī lóng zuò yǎ
[释义]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出处] 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
[拼音] jiě yī tuī shí
[释义] 推:让。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拼音] tuī xīn zhì fù
[释义] 见“推心置腹”。
[出处] 宋·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故得百万之师,如臂使指,亿兆之众,推心致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