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í chóu wò suàn
[释义] 原指筹划,后称管理财务。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妇持筹握算,日致丰盈,可弃仰成而已。”
[拼音] dǎo chí tai ā
[释义] 见“倒持泰阿”。
[出处] 《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拼音] chí áo bǎ jiǔ
[释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饮酒之乐。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拼音] chí wēi fú diān
[释义] 扶持危困的局面。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拼音] tài ē dào chí
[释义]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出处] 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拼音] pī jiǎ chí bīng
[释义]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拼音] chí dāo dòng zhàng
[释义] 持:拿。杖:木棒。指动武。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拼音] cì hǔ chí yù
[释义] 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拼音] fú jí chí qīng
[释义]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
[拼音] fú wēi chí qīng
[释义]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
[拼音] fú diān chí wēi
[释义]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
[出处] 宋·秦观《贺孙中丞启》:“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间气,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拼音] píng xīn chí zhèng
[释义] 主持公正,无所偏倚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拼音] dǎo chí gē máo
[释义] 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出处] 《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拼音] dǎo chí gàn gē
[释义]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出处] 《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拼音] chí lùn gōng yǔn
[释义] 指言论公平并合于情理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拼音] chí lù yǎng jiāo
[释义] 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
[出处] 管仲《管子 明法》:“大臣务相贵而不任国,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
[拼音] bā fāng zhī yuán
[释义]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拼音] chí gē shì mǎ
[释义]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出处] 《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