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í zhī yǐ héng
[释义]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拼音] kuàng rì chí jiǔ
[释义] 旷:荒废;耽搁;持:持续;拖延。耽搁时日;长期拖延。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拼音] jiān chí bù xiè
[释义]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拼音]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释义] 老成:老练成熟;持重:稳重;不轻浮。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阅历多;稳重有经验;态度沉稳;不轻举妄动。
[出处] 《宋史 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
[拼音] gè chí jǐ jiàn
[释义] 持:坚持;保持;见:意见、见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见解。
[出处]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堪舆》:“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拼音] xiāng chí bù xià
[释义] 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拼音] bàng yù xiāng chí
[释义] 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
[释义]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拼音] bǎ chí bù dìng
[释义]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拼音] qín jiǎn chí jiā
[释义]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
[拼音] chí píng zhī lùn
[释义] 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拼音] jiān chí bù yú
[释义] 渝:改变。坚持到底;决不改变。
[拼音] chí zhī yǒu gù
[释义]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出处]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拼音] tài ē dào chí
[释义]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出处]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拼音] chí zhèng bù ā
[释义]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拼音] kuàng suì chí jiǔ
[释义] 旷:荒废,耽误;持:持续,拖延。荒废时间,长期拖延
[出处]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师徒之众寡不敌,然尚旷岁持久,师老费财。”
[拼音] míng huǒ chí zhàng
[释义] 同“明火执仗”。
[出处]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拼音] chí wēi fú diān
[释义] 扶持危困的局面。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拼音] chí áo bǎ jiǔ
[释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饮酒之乐。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拼音] chí jiǔ zhī jì
[释义] 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出处]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