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73个与“”相关的成语:
  • 沙捡金

    [拼音] pī shā jiǎn jīn
    [释义] 披:分开;捡:挑选。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出处] 清·汪师韩《诗学纂闻》:“‘池塘’‘园柳’之篇,‘白云’‘绿涤’之作,‘乱流’‘孤屿’之句,‘云合’‘露泫’之词,披沙捡金,寥寥可数。”
  • 枷带锁

    [拼音] pī jiā dài suǒ
    [释义] 谓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放便。”
  • 毛戴角

    [拼音] pī máo dài jiǎo
    [释义] 指牲畜。
    [出处] 宋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 云见日

    [拼音] pī yún jiàn rì
    [释义]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
  • 露肝胆

    [拼音] pī lù gān dǎn
    [释义] 谓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出处] 唐·陈子昂《安宗子科》:“披露肝胆,不知忌讳,实战实惶。”
  • 发缨冠

    [拼音] pī fā yīng guàn
    [释义] 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出处]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沥肝胆

    [拼音] pī lì gān dǎn
    [释义] 见“披肝沥胆”。
    [出处] 唐·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卢相公陈乞第五表》:“前后陈闻,披沥肝胆,期切之至。”
  • 带月

    [拼音] dài yuè pī xīng
    [释义] 形容早起晚睡,奔波不息。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则合带月披星,谁着你停眠整宿?”
  • 肝露胆

    [拼音] pī gān lù dǎn
    [释义] 见“披露肝胆”。
    [出处] 《晋书·杜弢传》:“吾得披肝露胆,没身何恨!”
  • 发左衽

    [拼音] pī fà zuǒ rèn
    [释义] 左衽:衣襟向左掩。头发披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异族。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露胆

    [拼音] lù dǎn pī gān
    [释义] 披露肝胆。比喻待人坦诚之至。
    [出处] 唐·李远《蝉蜕赋》:“擘肌分理,有谢于昔时;露胆披肝,请从于今日。”
  • 毛带角

    [拼音] pī máo dài jiǎo
    [释义] 长着毛,顶着角。指畜生
    [出处]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回:“死的死,活的活,血肉淋漓,束缚的总只是披毛带角。”
  • 发入山

    [拼音] pī fā rù shān
    [释义] 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出处] 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 毛求瑕

    [拼音] pī máo qiú xiá
    [释义] 见“披毛求疵”。
    [出处] 《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疵,冀得肆心。”
  • 毛求疵

    [拼音] pī máo qiú cī
    [释义]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 露胆

    [拼音] lù dǎn pī chéng
    [释义] 同“露胆披肝”。
    [出处] 《梁书·王僧孺传》:“露胆披诚,何能以酬屡顾。”
  • 麻带索

    [拼音] pī má dài suǒ
    [释义] 犹披麻带孝。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老贼!你年七八十岁,也不识做孝。披麻带索便是孝。”
  • 发文身

    [拼音] pī fà wén shēn
    [释义]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出处] 《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头盖脑

    [拼音] pī tóu gài nǎo
    [释义] 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 缁削发

    [拼音] pī zī xuē fà
    [释义] 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