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uō wù yù gǎn
[释义]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出处] 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拼音] yǎ zǐ tuō mèng
[释义] 见“哑子做梦”。
[出处]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
[拼音] tuō gōng xíng sī
[释义] 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出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拼音] tuō gōng bào sī
[释义] 借公事报私怨。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拼音] tuō fèng pān lóng
[释义]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扬戏传》:“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人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
[拼音] miù tuō zhī jǐ
[释义] 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
[拼音] tuō gū jì mìng
[释义] 托孤:以遗孤相托;寄命:以重要事情相托。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委托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第七卷:“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韩魏公之凝立,亦此类也。”
[拼音] tuō zú wú mén
[释义] 托足:立足。指没有落脚安身之处
[出处]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拼音] tuō jì zhī yíng
[释义] 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出处] 《后汉书 隗器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绝群也,’见敞传。”
[拼音] hàn wǔ tuō gū
[释义] 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拼音] zhǐ qīn tuō gù
[释义]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
[出处]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
[拼音] tuō wù gǎn huái
[释义]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出处]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拼音] tuō wù chén yù
[释义] 借事物设喻。
[出处] 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拼音] yī shǒu tuō tiān
[释义]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