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ōng cái gōng wàng
[释义]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拼音] luò yáng cái zǐ
[释义]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拼音] liè cái jué miào
[释义] 比才艺,争最妙
[出处] 汉 傅毅《舞赋》:“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才角妙,夸容乃理。”
[拼音] tōng rén dá cái
[释义] 通人:学识渊博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
[拼音] zì shì qí cái
[释义] 侍:依赖;其:他的。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
[拼音] cái guǎng fáng shēn
[释义] 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出处] 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拼音] cái mò zhī sǒu
[释义] 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出处] 清 龚自珍《书金伶》:“噫!江东才墨之薮,楼池船楫之观,灯洒之娱,春晨秋夕之游,美人公子,怜才好色,姚冶跌逿之乐,当我生之初,颇有存焉者矣。”
[拼音] cái xiù rén wēi
[释义] 秀:优异。微:卑微,低微。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拼音] cháng cái guǎng dù
[释义] 指才能出众器量宏大的人。
[出处]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拼音] cái mào liǎng quán
[释义]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出处]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拼音] cái shū jì zhuō
[释义] 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出处] 元 魏初《满江红 寄何侍御》词:“今老去,才疏计拙,百居人后。”
[拼音] cái zǎo yàn yì
[释义] 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才华华美超逸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
[拼音] cái wàng jiān lóng
[释义] 才:才学;望:声望,名望;隆:高。才能和威望都很高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
[拼音] cái qì chāo rán
[释义] 超然:超出别人。才能气质超群出众
[出处] 宋·陆游《汉宫春》:“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拼音] cái jìn cí qióng
[释义] 词:文词;穷:尽。才学用尽,言词枯竭。形容学识浅薄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
[拼音] cái dà qì gāo
[释义] 气:气质。才能出众,意气高傲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九卷:“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且内翰高情,不好违阻。”
[拼音] fù cái ào wù
[释义] 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
[出处] 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拼音] hóng cái yuǎn zhì
[释义] 宏:广博。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
[出处] 鲁迅《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拼音] shū zhì yīng cái
[释义]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拼音] tōng cái shuò xué
[释义]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出处]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