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áng cái nǚ zī
[释义] 见“郎才女貌”。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掷家图国》:“为郎才女姿,非是云邀雨期,这情踪傍人怎知?”
[拼音] xué shū cái qiǎn
[释义] 同“学浅才疏”。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拼音] duō yì duō cái
[释义] 见“多才多艺”。
[出处] 《南史·梁纪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
[拼音] liàng cái ér wéi
[释义]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拼音] dǒu shāo zhī cái
[释义]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 宋·苏轼《商鞅论》:“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
[拼音] fù cái rèn qì
[释义] 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出处] 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拼音] fù cái shǐ qì
[释义] 见“负才任气”。
[出处] 《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拼音] gāo cái dà dé
[释义]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拼音] zhì guǎng cái shū
[释义] 犹志大才疏。
[出处] 宋·李纲《奏陈利害札子》:“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广才疏,力小任重,不能谘诹良策,而专于自用。”
[拼音] gāo cái zhuó shí
[释义] 见“高才远识”。
[出处] 《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
[拼音] huái cái bào qì
[释义] 见“怀材抱器”。
[出处] 唐·唐彦谦《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拼音] qī bù qí cái
[释义]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出处]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拼音] jīn guó qí cái
[释义]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据这景象,岂但是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
[拼音] jīng cái jué yàn
[释义] 见“惊才绝艳”。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拼音] cí rén cái zǐ
[释义] 词人:同“辞人”,工于文辞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拼音] rèn zhòng cái qīng
[释义]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出处] 三国蜀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拼音] gāo cái bó xué
[释义]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出处] 《周书·宣帝纪》:“八日,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上卅、上郡岁一人,下卅、下郡三岁一人。”
[拼音] hù cái jiāo wù
[释义] 犹言恃才傲物。
[出处] 《南史·刘祥传论》:“若夫怙才骄物,公旦其犹病诸,而以刘祥居之,斯亡亦为幸焉。”
[拼音] huì yè cái rén
[释义] 见“慧业文人”。
[出处] 刘师培《文说》:“别有慧业才人,创造险语,鬼斧默运,奇句自矜。”
[拼音] jīn néng fù cái
[释义] 矜:自夸。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出处] 《晋书·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