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ng jì zhī cái
[释义] 指治国安民的才能
[出处] 唐 杜甫《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拼音] gāo cái jí zú
[释义] 同“高才捷足”。
[出处] 宋·陈杰《金石客》诗:“高才疾足长叹息,御卿无权挽无力。”
[拼音] gāo cái jié zú
[释义] 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
[拼音] wáng zuǒ zhī cái
[释义] 佐:辅佐,帮助。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拼音] cái gāo qì qīng
[释义] 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
[出处] 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拼音] cái gāo shí yuǎn
[释义]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出处] 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拼音] cái guàn èr yǒu
[释义] 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出处]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拼音] jīng cái jué yàn
[释义] 见“惊才绝艳”。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拼音] cái guò qū sòng
[释义]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出处]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拼音] cái xué jiān yōu
[释义]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出处] 《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拼音] cháng cái duǎn yù
[释义] 犹言大才小用。
[出处] 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拼音] cái yì zhuó jué
[释义] 才:才能;艺:技艺;卓绝:无可比拟。才能技艺高超无比
[出处] 汉·桓谭《新论·思慎》:“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拼音] mìng shì zhī cái
[释义]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拼音] lù lù yōng cái
[释义] 碌碌:平庸的样子。指才能平庸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
[拼音] dǒu shāo zhī cái
[释义]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 宋·苏轼《商鞅论》:“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
[拼音] jīn guó qí cái
[释义]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据这景象,岂但是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
[拼音] fù cái rèn qì
[释义] 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出处] 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拼音] fù cái shǐ qì
[释义] 见“负才任气”。
[出处] 《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拼音] gāo cái dà dé
[释义]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拼音] gāo cái zhuó shí
[释义] 见“高才远识”。
[出处] 《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