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ng liú cái zǐ
[释义]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出处]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拼音] rén cái chū zhòng
[释义]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拼音] cái mào shuāng quán
[释义] 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
[出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拼音]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释义] 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出处]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拼音] cái shí guò rén
[释义]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 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拼音] cái shū shí qiǎn
[释义] 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与见识浅薄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晚学生才疏识浅,全仗老太师海涵。”
[拼音] nán cái nǚ mào
[释义] 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是理想的一对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尝见世有男才女貌,往往限于门第而不能如愿者,处此境地,尤要确有把持。”
[拼音] rén cái nán dé
[释义] 难:困难,不容易。得:获得。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
[出处] 宋·苏轼《谢宣召入院状》:“首择辅臣,次求法从,知人才之难得,采虚名而用。”
[拼音] jīng guó zhī cái
[释义]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 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拼音] gài shì zhī cái
[释义]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出处] 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拼音] shì cái lù yòng
[释义] 指根据他人的能力大小给予录用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弃暇录用。”
[拼音] jiāng yān cái jìn
[释义]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江淹才尽”比喻才思衰退。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拼音] shí cái zūn xián
[释义]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出处] 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拼音] kuàng shì qí cái
[释义] 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
[出处] 明 屠隆《彩毫记 祖饯都门》:“李公旷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拼音] cái gāo yì guǎng
[释义] 意:意愿;理想;广:广阔;远大。才学很高;志向远大;却难于成就大事业。
[出处] 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孔融)之徒。”
[拼音] cái shū zhì dà
[释义]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拼音] hóng cái dà lüè
[释义]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出处] 宋 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拼音] xiù cái rén qíng
[释义]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出处] 清 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外具湖笔、斗方贰种,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拼音] cái jiān wén wǔ
[释义]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拼音] cái shū yì guǎng
[释义] 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