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ǒu yī shǒu ér
[释义] 有专长。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那鲍二向来却就和厨子多浑虫的媳妇多姑娘有一手儿。”
[拼音] shǒu yǎn tōng tiān
[释义]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拼音] é shǒu chēng qìng
[释义] 额:头;称:说;表示;额手:以手加额;手拍额头。是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迅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
[拼音] sān zhī shǒu
[释义] 扒手,小偷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庙会期间上布施的人不断头,得有个人来监视‘三只手’。”
[拼音] fǎn shǒu kě dé
[释义]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出处]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拼音] xīn hěn shǒu dú
[释义] 犹言心狠手辣。
[出处] 廖承志《教诲铭心头,恩情重如山》:“我怕会给周总理带来麻烦,因为张国焘是个心狠手毒的家伙。”
[拼音] shǒu zú chóng jiǎn
[释义] 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何处。”
[拼音] yǎn míng shǒu jié
[释义] 看得准,下手快。形容人反应快,动作敏捷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拼音] hòu shǒu bù jiē
[释义]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7回:“这两个光棍,他揽的人家债多了,只怕往后后手不接。”
[拼音] huāng shǒu máng jiǎo
[释义] 见“慌手慌脚”。
[出处] 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拼音] jiǎo máng shǒu luàn
[释义] 同“手忙脚乱”。慌张不知所措。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拼音] mù sòng shǒu huī
[释义]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出处] 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拼音] miào shǒu dān qīng
[释义]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拼音] niē shǒ niē jiǎo
[释义]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拼音] shǒu huī mù sòng
[释义]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出处] 三国 魏 稽康《四言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拼音] páng guān xiù shǒu
[释义]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出处] 宋·陆游《福州清仁王坚老疏》:“勇退激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拼音] cuō shǒu duò jiǎo
[释义] 搓:手相摩。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8回:“自己又不会水,急得他在亭子上搓手跺脚,无法可施。”
[拼音] gǒng shòu ér xiáng
[释义] 拱手: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出处]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拼音] gè xiǎn shēn shǒu
[释义] 各:各自;显:表现,显露;身手:本领。各自显示某人的智慧或技巧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拼音] guì shǒu gāo tái
[释义] 贵:敬辞。向人乞求原谅的话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望乞公子贵手高抬,开一线之恩,饶他们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