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uō shǒu dùn zú
[释义]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拼音] huāng shǒu huāng jiǎo
[释义] 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也作“慌手忙脚”。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拼音] jiǎ shǒu yú rén
[释义] 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拼音] bái shǒu xīng jiā
[释义]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出处] 沙汀《记贺龙》十一:“联络参谋极力称赞这些同志都是白手兴家的能手。”
[拼音] chuí shǒu ér dé
[释义]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拼音] chuí shǒu kě dé
[释义] 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拼音]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
[释义] 两只手都没有一点东西。指没有一点钱或财产。
[出处] 清 袁枚《子不语》:“我客死于此,两手空空。”
[拼音] shǒu huāng jiǎo luàn
[释义] 指做事忙乱,没有条理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这些忠义话儿人都会说,只怕事当临头,未免又要手慌脚乱了。”
[拼音] yī shǒu yī zú
[释义]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拼音] shǒu líng jiǎo suì
[释义] 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道你是聪明的卓氏,我道你是俊俏西施,怎肯便手零脚碎窃金赀,这都是崔通来妄指。”
[拼音] xīn shǒu xiāng yìng
[释义]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出处]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拼音] shǒu xià liú qíng
[释义]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出处] 《庚子风云》:“在这几个当口,赵三多明明可以乘虚而入,将王成德击倒,他却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让过了。”
[拼音] dān qīng miào shǒu
[释义] 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出处]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拼音] bái shǒu kōng quán
[释义]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我从十几岁上,拿了一双白手空拳,和吴继之两个混;我们两个向没分家,挣到了一百多万。”
[拼音] dùn zú cuō shǒu
[释义] 着急惋惜的样子。
[出处]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拼音] shǒu huāng jiǎo máng
[释义] 形容惊慌不安之状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拼音] jiǎ shǒu páng rén
[释义] 假:借,利用。借助别人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拼音] shǒu jiǎo gàn jìng
[释义] 喻廉洁奉公。
[出处]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拼音] bó shǒu wú cè
[释义] 搏手:两手相扭。指扭着双手,毫无办法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丁志 谢生灵柑》:“(谢生母)老病不肯服药,以夏月思生柑,不啻饥渴,谢生搏手无策。”
[拼音] duō miàn shǒu
[释义] 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出处] 王朔《刘慧芳》:“亚茹:‘你还真是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