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í suǒ dǐ zhǐ
[释义] 谓没有止境。
[出处]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拼音] wú suǒ bù bèi
[释义]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出处] 《旧唐书·霍王元轨传》:“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于霍王,无所不备。”
[拼音] wú suǒ bù jí
[释义]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出处] 《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拼音] cóng wú suǒ hào
[释义] 从:听从,顺从;吾:我。遵从我的爱好行事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拼音] gè qǔ suǒ cháng
[释义] 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拼音] hé suǒ bù wéi
[释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出处] 《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拼音] hé suǒ bù yǒu
[释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檄,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未可以见闻所未及,遂以为诞也。”
[拼音] hé suǒ bù zhì
[释义]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拼音] rén xīn suǒ guī
[释义] 众人所归向、拥护的。
[拼音] xian dai shuo mei
[释义] 这是前人所称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