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óu zú yì suǒ
[释义] 见“头足异处”。
[出处] 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拼音] wú jì suǒ nài
[释义] 同“无计奈何”。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今日无计所奈,砍了这一束荆枝,负在背上,回山寨见俺公明哥哥去也呵。”
[拼音] zé yǒu suǒ guī
[释义] 谓责任有所归属。
[出处] 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拼音] wú suǒ bù zuò
[释义] 见“无所不为”。
[出处] 宋·苏舜钦《论五事》:“变诈奇邪,无所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
[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释义] 见“无所错手足”。
[出处] 《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拼音] wú suǒ yòng zhī
[释义] 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拼音] wéi suǒ yù wéi
[释义] 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语本《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出处] 语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拼音] wéi suǒ yù wéi
[释义]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出处]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犹是一事,有贿者从,无贿者驳,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惟所欲为,莫之能制。”
[拼音] wú suǒ kě fǒu
[释义] 不赞同也不反对。
[出处]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拼音] wú suǒ róng xīn
[释义] 不在意,不留意。
[出处] 鲁迅《呐喊·兔和猫》:“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
[拼音] yī wú suǒ hào
[释义] 好:喜爱。指没有一种爱好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1回:“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
[拼音] ān qí suǒ xí
[释义]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拼音] ān yú suǒ xí
[释义]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拼音] zhēng jié suǒ zài
[释义] 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
[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拼音] lǐ suǒ bù róng
[释义] 道理所不能允许。
[出处] 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拼音] mò zhī suǒ wéi
[释义]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出处] 《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拼音] mù suǒ wèi dǔ
[释义] 睹:看。从来没有看见过
[出处] 宋·洪迈《夷坚乙志·杨戬二怪》:“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妻遽出视之,韶颜丽态,目所未睹。”
[拼音] mò zhī suǒ wèi
[释义] 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出处] 《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拼音] mǐ suǒ bù wéi
[释义] 靡:无,没有;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男好女犹可言也,女好男,遂至无耻丧心,灭伦败纪,靡所不为,如武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
[拼音] tú suǒ niú yáng
[释义]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出处] 《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