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én xīn suǒ xiàng
[释义] 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 《旧唐书 隐太子建成传》:“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
[拼音] wú suǒ bù wéi
[释义]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拼音] gè yǒu suǒ chéng
[释义]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出处] 《管子 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拼音] wú suǒ bù zhì
[释义]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拼音] suǒ xiàng wú dí
[释义]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拼音] wén suǒ wèi wén
[释义] 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出处]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拼音] yī wú suǒ zhī
[释义]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拼音] yī wú suǒ yǒu
[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拼音] yī wú suǒ cháng
[释义] 没有一点专长。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拼音] qiǎng rén suǒ nán
[释义]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拼音] zhòng wàng suǒ guī
[释义] 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
[出处] 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拼音] wú suǒ yòng xīn
[释义]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拼音] wǔ suǒ gù jì
[释义] 顾忌: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没有什么顾虑。
[出处] 《魏书 张彝传》:“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拼音] sǐ dé qí suǒ
[释义]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出处] 《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拼音] dá fēi suǒ wèn
[释义]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拼音] ruò yǒu suǒ sī
[释义]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出处] 唐 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拼音] lì suǒ bù jí
[释义]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处]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拼音] wú suǒ bù xiǎo
[释义] 见“无所不知”。
[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此女甚是聪慧……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拼音] wú suǒ bù zhī
[释义]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出处] 《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