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ǒng yī zhàn xiàn
[释义] 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
[出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拼音] bù xuān ér zhàn
[释义] 指不宣布开战,就突然发起进攻
[出处] 朱自清《不知道》:“美国过去曾两次不宣而战,第一次系北非巴巴拉之海盗,曾于1883年企图封锁地中海上美国之航行。”
[拼音] yīng yǒng shàn zhàn
[释义] 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拼音] shǒu zhàn gào jié
[释义] 第一仗就取得胜利
[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见到了人,人又还健康——母亲觉得朱静芳是首战告捷。”
[拼音] qiě zhàn qiě zǒu
[释义] 且:指两件事同时并进;走:逃跑。一边作战,一边逃跑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
[拼音] gè zì wéi zhàn
[释义] 指各自独立行战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拼音] bèi chéng yī zhàn
[释义]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拼音] lóng zhàn hǔ zhēng
[释义] 同“龙争虎斗”。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拼音] lián zhàn jiē jié
[释义]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出处] 《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拼音] qiě zhàn qiě tuì
[释义] 一边作战,一边退却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北军奋勇,四门杀出,我军且战且退,诱北军四散离城。”
[拼音] cāng cù yìng zhàn
[释义] 指没有准备匆忙对付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只有不肯退却,仓卒应战(例如硝石战斗),表面上似乎在力争主动,实际上是被动的。”
[拼音] jìn ruì chū zhàn
[释义] 把所有的精锐部队派出作战。比喻派出了主力,用上了杀手锏
[出处] 《晋书·苻生载记》:“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
[拼音] yǐ zhàn qù zhàn
[释义] 用战争消灭战争。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拼音] dǎn zhàn xīn yáo
[释义] 同“胆战心惊”。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摇。”
[拼音] yù xuè zhàn dòu
[释义] 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处] 茅盾《向鲁迅学习》:“不但鼓舞了当时在共产党领导下浴血战斗的革命群众的士气,也使广大读者从书本联系到自己国家的现实,坚定了对革命的信仰。”
[拼音] dǎn jīng xīn zhàn
[释义]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 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拼音] zhuǎn zhàn qiān lǐ
[释义]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
[拼音] xīn jīng ròu zhàn
[释义] 见“心惊肉跳”。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拼音] rén hǎi zhàn shù
[释义] 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处]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
[拼音] 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释义]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法聪早当此际,遥遥地望见,果是会相持,能征惯战,不慌不紧不忙,果手疾眼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