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 shuǐ chéng yuān
[释义] 比喻积小成大。
[出处]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拼音] wéi hǎo chéng qiàn
[释义] 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将恩作仇。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通言》:“傍人怎知就里,见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际,被人谈论,可不为好成歉,反成一世英雄之玷?”
[拼音] kè shǒu chéng shì
[释义]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出处] 《清史稿·端慧太子永琏传》:“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
[拼音] kàn bì chéng zhū
[释义] 碧:青绿色;朱:大红色。把绿的看成红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出处] 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词:“倚阑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拼音] kè hú bù chéng shàng lèi wù
[释义] 刻:刻画;鹄:天鹅;鹜:鸭子。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拼音] lì liàn lǎo chéng
[释义] 历练:长久从事而有经验;老成:阅历多。指阅历丰富,练达世事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如今公子也不知添几位了!定要历练老成,才寻这个门路。”
[拼音] liú xuè chéng qú
[释义] 渠:水渠。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5回:“四国兵将无不贾勇争奋,杀得齐兵尸横原野,流血成渠。”
[拼音] mǎ shàng gōng chéng
[释义] 指凭武功建国
[出处] 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拼音] mí rán chéng fēng
[释义] 同“靡然向风”。
[出处]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拼音] mù chéng xīn xǔ
[释义] 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出处] 明·梅鼎祚《玉合记·缘合》:“罗敷知他有夫,不着紧目成心许,虽多梦见,此生应见稀。”
[拼音] pò tì chéng xiào
[释义] 见“破涕为笑”。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纵李兄言太刻毒,适足破涕成笑,何须芥蒂。”
[拼音] pān bìn chéng shuāng
[释义] 潘:晋代诗人潘岳。指中年鬓发开始发白
[出处] 晋·潘岳《秋兴赋并序》:“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拼音] xiāng fǔ ér chéng
[释义] 辅: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出处]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进取,就不能无我的审慎周详,这就叫作相辅而成。”
[拼音] shù zǐ chéng míng
[释义]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出处] 《晋书 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拼音] sān xǐ chéng dōu
[释义]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拼音] sān xiě chéng wū
[释义] 同“三写易字”。
[出处] 清·黄宗羲《辩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凭纸上之语,三写成乌,岂复有实事哉。”
[拼音] táo lǐ chéng qī
[释义]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出处] 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拼音]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 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出处] 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拼音] wàng zǐ chéng míng
[释义] 望:盼望,希望。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名声有地位的人物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却说安老爷到了公子引见这日,分明晓得儿子已就取在前十名,大可放心了;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拼音] zhuān yù nán chéng
[释义] 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