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ǐ yì wéi zhī
[释义]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拼音] shàn jiě rén yì
[释义] 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拼音] dé yì wàng quán
[释义] 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出处]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拼音] ē yì qǔ róng
[释义] 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别人的欢心。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出处] 《南史 孝义传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拼音] èr yì sān xīn
[释义]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出处]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拼音] yì zài bǐ xiān
[释义] 指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处] 晋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意在笔前,然后作序。”
[拼音] hé zú jiè yì
[释义] 何:怎么;介意:放在心上。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拼音] kě xīn rú yì
[释义] 符合心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不是我女孩儿家没羞耻,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
[拼音] yì zhuǎn xīn huí
[释义]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训门人 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拼音] shuài xìng rèn yì
[释义] 率:随顺。随顺其本性,听任其心意。指任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约束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6卷:“父母怜之,听其率性任意。”
[拼音] liǎng yì sān xīn
[释义]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
[出处]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拼音] shuì yì méng lóng
[释义] 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出处] 丁玲《1930年春上海》:“间或有一、二家小商店的学徒在睡意朦胧的半张着眼去下那门板。”
[拼音] yì qì xiāng dé
[释义]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出处]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拼音] qíng zhì yì jìn
[释义] 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
[出处] 唐 孔颖达疏《诗 大雅 板》:“我老夫教谏汝,其意乃款款然,情至意尽,何为汝等而未知?”
[拼音] zhí yì bù cóng
[释义] 执:坚持。从:依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他人。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若执意不从,惹他性起,一时翻过脸来,骂一顿,打一顿,你待走上天去。”
[拼音] zuì wēng zhī yì
[释义] 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拼音] qíng shēn yì zhòng
[释义] 情意深重。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拼音] yì mǎn zhì dé
[释义]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出处] 清 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拼音] kè yì jīng yíng
[释义] 刻意:用尽心思;经营:计划管理。指用心筹画。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此事定须霞思云想,刻意经营,奈何颓唐落墨,便布人间?”
[拼音] kuài xīn mǎn yì
[释义] 见“快心遂意”。
[出处] 《豆棚闲话·藩伯子散宅兴家》:“说到伤心之处,恨不在地下挖他做官的起来,像伍子胥把那楚平王鞭尸三百,才快心满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