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ng xǐ jiāo jí
[释义] 交集:不同感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又吃惊;又高兴。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此刻忽然的骨肉团圆,惊喜交加。”
[拼音] jīng hún wèi dìng
[释义]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 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拼音] jī quǎn bù jīng
[释义] 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
[出处] 宋 彭龟年《寿张京甲十首(其八)》:“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拼音] jīng kǒng shī sè
[释义]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
[拼音] mào bù jīng rén
[释义] 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1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
[拼音] jīng xǐ ruò kuáng
[释义] 若:好像;狂:发狂。既惊且喜;神态失常;像发了狂似的。形容惊喜到了极点。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拼音] jīng huāng shī sè
[释义] 见“惊惶失色”。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拼音] zì xiāng jīng rǎo
[释义] 自己人互相惊吓不安。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拼音] dǎn pò xīn jīng
[释义] 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四回:“猛抬头,人人自胆破心惊!钟声半彻云霄,舞动起多少回鸾翔凤。”
[拼音] dòng dì jīng tiān
[释义]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拼音] chǒng rǔ bù jīng
[释义]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出处] 《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拼音] bǐ chàng wú jīng
[释义]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出处] 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拼音] jīng kǒng shī cuò
[释义] 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处] 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拼音] chǒng rǔ ruò jīng
[释义]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拼音] jīng rén zhī jǔ
[释义]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拼音] lìng rén chī jīng
[释义] 让人感到惊讶
[出处]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拼音] gǒu fèi zhī jīng
[释义] 谓小惊忧。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拼音] dòng pò jīng xīn
[释义]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拼音]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拼音] chù mù jīng xīng
[释义]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 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