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ín jìng gāo xuán
[释义]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骇聚》:“若非秦镜高悬,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
[拼音] pín fù xuán shū
[释义] 贫的和富的相差极大
[出处] 朱自清《论且顾眼前》:“现在的贫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
[拼音] mài gǒu xuán yáng
[释义] 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谓名不副实。
[出处] 明·苏子文《桂枝香》:“卖狗悬羊,驴粪毯儿外面光,瞒不慌。”
[拼音] lè mǎ xuán yá
[释义]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拼音] xuán tóu cì gǔ
[释义] 见“悬梁刺股”。
[出处] 《敦煌变文集·齖■(齿可)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
[拼音] jiě mín dào xuán
[释义]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拼音] xuán shǒu wú què
[释义] 犹言悬门抉目。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拼音] xuán chē gào lǎo
[释义] 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同“悬车致仕”。
[出处] 汉 蔡邕《陈寔碑》:“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
[拼音] xuán chē shù mǎ
[释义] 形容险阻。
[出处] 《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拼音] xuán tà liú bīn
[释义] 榻:狭长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悬起的床放下来,留客人住下。比喻对客人以礼相待,格外尊敬。
[出处] 《后汉书 徐稚传》:“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拼音] cì gǔ xuán liáng
[释义] 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骨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拼音] xuán xuán ér wàng
[释义] 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五:“吾怜君而相赠,岂望报乎?君可速归,恐尊嫂悬悬而望也。”
[拼音] tiān rǎng xuán gé
[释义] 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拼音] rú jiě dào xuán
[释义] 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拼音] gāo xuán qín jìng
[释义]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出处]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拼音] xuán chē zhī nián
[释义] 指七十岁。
[出处] 《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序:“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二表乞罢将相。”
[拼音] tán ruò xuán hé
[释义] 犹言口若悬河。
[出处] 《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拼音] qián tíng xuán yú
[释义] 比喻不吃请,不受贿。
[出处] 《后汉书·羊续传》:“续敝衣薄食,车马蠃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乃出前所县者,以杜其意。”
[拼音] gū xuán kè jì
[释义] 犹言孤悬浮寄。
[出处] 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彼学政者,孤悬客寄于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貎敬而神拒之。”
[拼音] gū xuán fú jì
[释义] 形容孤立而没有依托。
[出处]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上海]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