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èi mín chú huàn
[释义] 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出处]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拼音] huàn nàn xiāng gòng
[释义]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因何玉凤、张金凤彼此性情相照、患难相共……不同寻常姐妹。”
[拼音] yí huàn wú qióng
[释义] 穷:尽。留下无穷的祸患。形容后果极坏,影响严重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万一堵截不住,岂非功亏一篑,遗患无穷?”
[拼音] fù xīn zhī huàn
[释义] 比喻严重的祸患。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
[拼音] cǎi xīn zhī huàn
[释义]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出处] 见“采薪之忧”。
[拼音] hé bó wéi huàn
[释义] 指歪门邪恶的风气
[拼音] yōu huàn yú shēng
[释义] 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出处] 沈砺《感怀》:“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
[拼音] mǐ huàn wú xíng
[释义] 弭:清除。在祸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足见他能够弭患无形,办事切实。”
[拼音] hòu gù zhī huàn
[释义] 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卢文纪劝帝驻河桥,庚赞华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后顾之患,不能久驻汉地矣。”
[拼音] xīn fù zhòng huàn
[释义] 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出处] 《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
[拼音] mí huàn wú xíng
[释义] 弥:消除。把祸患消除在没有形成之前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足见他能够弥患无形,办事切实。”
[拼音] huàn nàn xiāng xù
[释义] 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出处] 《河南程氏文集》第11卷:“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
[拼音] hé huàn wú cí
[释义]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拼音] xiāo huàn wèi xíng
[释义] 消:消除;形:显露。在祸患尚未显露之前就予以消除
[出处] 清·黎庶昌《上沈相国书》:“必有消患未形,而为朝野所利赖,远人所折服者。”
[拼音] fàng hǔ yí huàn
[释义]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出处] 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
[拼音] mù gěng zhī huàn
[释义] 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出处] 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拼音] jiù zāi xù huàn
[释义] 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出处] 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今得人钱财,视同粪土,岂为谋王图霸,用之以结客乎?抑救灾恤患,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
[拼音] gōng bù bǔ huàn
[释义] 功:功绩;患:祸害,灾难。指取得的功绩还抵不过带来的祸患
[出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拼音] dí guó wai huàn
[释义] 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
[出处]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拼音]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
[释义]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