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ěn jī shòu è
[释义] 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出处]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拼音] wēn liáng rěn ràng
[释义] 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
[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拼音] tòng bù kě rěn
[释义] 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
[出处] 宋·洪迈《夷坚甲志·人生鳖》:“稍久左右噬食,痛不可忍,凡月余而死。”
[拼音] mù bù rěn jiàn
[释义]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出处]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拼音] gān xīn rěn shòu
[释义] 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九年》:“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拼音] ěr bù rěn wén
[释义]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拼音] yú xīn hé rěn
[释义]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出处]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拼音] bāo xiū rěn rǔ
[释义] 包:包容。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
[出处] 明·王廷讷《狮吼记》:“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拼音] qì rěn shēng tūn
[释义]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拼音] tūn shēng rěn qì
[释义]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拼音] rěn tòng gē ài
[释义]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出处] 王朔《我是你爸爸》:“爱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爱。”
[拼音] rěn rǔ qiú quán
[释义]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拼音] rěn gòu tōu shēng
[释义]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
[出处] 唐 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拼音] rěn chǐ hán xiū
[释义]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出处] 宋 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
[拼音] tūn shēng rěn lèi
[释义] 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拼音] rěn xīn hài lǐ
[释义] 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出处] 《诗·大雅·桑柔》:“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拼音] hán gòu rěn chǐ
[释义] 忍受耻辱。
[出处] 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拼音] hán xiū rěn rǔ
[释义] 含:包容;辱:耻辱。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
[拼音] bǎi rěn chéng jīn
[释义] 形容忍耐的可贵。
[出处] 《旧唐书 孝友传 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拼音] bù rěn zú dú
[释义]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