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ēn rù rén xīn
[释义] 深深地进入人们的心里。指思想、理论、措施等深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0回:“且君新得诸侯,非有存亡兴灭之德,深入人心,恐诸侯之兵,不为我用!”
[拼音] xīn lì jiāo cuì
[释义]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交:齐;瘁:过度的劳累。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拼音] xīn hěn shǒu là
[释义]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出处] 清 藤谷古香《轰天雷》:“唐敬宗之于刘克明,未尝欲诛之也,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拼音] huái hèn zài xīn
[释义]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拼音] dǎn dà xīn xì
[释义]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罗清桢》:“我是主张青年发表作品,要‘胆大心细’的,因为心若不细,便容易走入草率的路。”
[拼音] gōu xīn dòu jiǎo
[释义]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出处] 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拼音] xīn shén bù dìng
[释义]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拼音] xīn míng yǎn liàng
[释义]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出处]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拼音] jiāng xīn bǐ xīn
[释义] 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拼音] xióng xīn bó bó
[释义] 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勃勃:旺盛的样子。
[出处] 茅盾《新版后记》:“最初构思的时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态组织进去。”
[拼音] jū xīn bù liáng
[释义] 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拼音] guī xīn sì jiàn
[释义]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拼音] wéi xīn zhī lùn
[释义] 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拼音] rén xīn xiàng bèi
[释义] 人心:众人的感情、愿望。向:归向;拥护。人们的思想有的归向;有的背离。指人们是拥护还是反对。
[出处]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
[拼音] xīn yuán yì mǎ
[释义]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拼音] xiǎo xīn yǎn ér
[释义] 指气量狭小,或指有小心计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7回:“我知道你只是贪懒,那有这些小心眼儿。”
[拼音] qìn rén xīn pí
[释义] 沁:渗入;心脾:指人的心脏喻指内心。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诗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拼音] xīn zhōng wú shù
[释义] 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
[出处] 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拼音] tān xīn bù zú
[释义]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拼音] shí xīn shí yì
[释义] 言行发自内心,真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