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ǐ xīn huàn gǔ
[释义] 道家语,指洗去尘心,换掉凡骨,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为吾洗心复换骨,背凡入圣奔长生。”
[拼音] xīn yí yǐ jiǔ
[释义] 心仪:心中向往。内心向往已经很久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
[拼音] nù cóng xīn qǐ,è xiàng dǎn shēng
[释义] 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拼音] pī xīn lì xuè
[释义] 剖开心滴出血来。比喻竭尽忠诚。
[出处] 《南史 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
[拼音] pōu xīn qì xuè
[释义] 见“剖肝泣血”。
[出处] 清·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
[拼音] pōu xīn xī dǎn
[释义] 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出处] 宋·司马光《辞修起居第三状》:“且臣前后所陈,剖心析胆,莫非恳到,而朝廷弃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实待臣也。”
[拼音] píng xīn chí zhèng
[释义] 主持公正,无所偏倚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拼音] pī xīn xiāng fù
[释义] 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出处] 《晋书·慕容垂载记》:“歃血断金,披心相付。”
[拼音] pǐ yǒng fǔ xīn
[释义] 擗:以手拍击胸膛。踊:以足顿地。拊:敲击。指捶胸顿足,敲击心口,极尽悲哀。
[出处] 汉·扬雄《元后诔》:“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
[拼音] pōu xīn chè gān
[释义] 比喻忠诚不二。
[出处] 《史记 鲁仲连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拼音] qián xīn dǔ zhì
[释义] 专心致志。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7回:“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
[拼音] qiē lǐ yàn xīn
[释义] 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拼音] qīng xīn shǎo yù
[释义] 谓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
[出处] 《魏书·张衮传》:“出行雍州刺史,清心少欲,吏民安之。”
[拼音] qū qū cǐ xīn
[释义] 区区:微小,微薄。常作用谦词。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亦作“区区之心”。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况区区此心,不为诸公所谅乎?”
[拼音] qiè qiè zài xīn
[释义] 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出处] 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爷知觉,施恻隐之心,释放我等,又赐诸弟兄财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报恩无地。”
[拼音] qū qū zhī xīn
[释义] 区区;微小。微不足道的一点看法或观点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拼音] qiè qiè yú xīn
[释义] 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出处]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拼音] qióng xīn jù lì
[释义] 穷:尽。尽心尽力
[出处] 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穷心剧力,茫然日以雕刻为事,而不暇外顾者,其成何哉?”
[拼音] xīn zhì nán duó
[释义] 心志:抱负;夺:强取。形容意志坚定,难以改变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拼音] rén xīn rú jìng
[释义] 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第10卷:“且谓人心如镜,须管常磨,勿令尘染污,自然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