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ī tóu xià xīn
[释义] 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出处] 郑振铎《风波》:“他连忙低头下心的劝道:‘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说着玩玩的!房里冷,快来睡!’”
[拼音] dī shǒu fǔ xīn
[释义] 形容屈服顺从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余以为八家、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
[拼音] é cù xīn tòng
[释义] 极度忧愁伤心貌。
[出处] 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渔阳》意气,泉路难灰,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而勤王断国之徒,多在涂脂调粉之辈,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
[拼音] tóng xīn hé dǎn
[释义] 见“同心共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拼音] hèn rù xīn suǐ
[释义] 恨:怨恨。形容对人痛恨到极点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西北水田》:“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
[拼音] jiāo xīn láo sī
[释义] 形容人非常操心、担忧。
[出处] 宋 司马光《进五规状 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拼音] jiāo xīn rú fén
[释义] 焦:干燥到极点。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拼音] jiàn qì xiāo xīn
[释义] 犹剑胆琴心。
[出处]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拼音] jiàng xīn dú jù
[释义]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编导和演员门匠心独具地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刻划了以小强为主角的一代少年儿童形象。”
[拼音] qiān cháng yíng xīn
[释义] 犹牵肠挂肚。
[出处] 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接信后竟置之不答,那种牵肠萦心的期待不将把血管都绞破么!”
[拼音] xīn fù zhī yōu
[释义] 犹心腹之疾。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69回:“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后除手足之患。”
[拼音] tóng xīn jié lì
[释义] 见“同心戮力”。
[出处]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拼音] quǎn mǎ zhī xīn
[释义]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拼音] xīn hán dǎn zhàn
[释义] 形容十分惊恐。
[出处] 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
[拼音] qí xīn yī zhì
[释义] 众人心齐,一致向一个目标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
[拼音] xīn hán dǎn luò
[释义] 同“心寒胆战”。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每每怀藏袖中,携之出入,以此在朝官员,见俺无不心寒胆落。”
[拼音] tóng xīn jié lì
[释义] 同“同心毕力”。
[出处]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拼音] tòng xīn qiè gǔ
[释义] 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白萍》:“子负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拼音] ròu chàn xīn jīng
[释义]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 《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拼音] xīn dào shén zhī
[释义] 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