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 wú guài ài
[释义] 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出处] 唐 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拼音] rén xīn mò cè
[释义] 犹人心难测。指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出处] 清 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止凭此一线未死之人心,以为鼓荡,然而形势昭然者也,人心莫测者也。”
[拼音] zhōng xīn chì dǎn
[释义] 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未必就肯投降。”
[拼音] liǎng yì sān xīn
[释义]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
[出处]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拼音] lóng xīn fèng gān
[释义] 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出处] 京剧《乌龙院》第三场:“想我们这样人家,吃的是鸡鸭鱼肉,也就是啦,难道说,还要吃什么龙心凤肝不成吗?”
[拼音] lìng rén tòng xīn
[释义] 指让人悲愤痛恨
[出处]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特别是我们这些负责的同志还有不少的歪风,给予工作的损害也是令人痛心的。”
[拼音] lù lì qí xīn
[释义]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同“戮力同心”。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卿志格玄穹,精贯白日,戮力齐心,芟夷逆丑。”
[拼音] qì ào xīn gāo
[释义] 傲:骄傲,轻慢。志气十分高傲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
[拼音] sǐ bù gān xīn
[释义] 就是死了也不甘心情愿或满足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拼音] xīn yí shén yuè
[释义] 怡:安适愉快。心境安适,精神愉快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引起:“不知君子那三件至乐的事,另有心怡神悦形容不到的田地。”
[拼音] píngshēngbùzuòkuīxīnshì,yèbànqiāoménbùchījīng
[释义]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出处]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拼音] qiè chǐ tòng xīn
[释义] 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拼音] áo xīn fèi lì
[释义] 耗费心神和气力。
[出处] 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
[拼音] dǎn pò xīn hán
[释义] 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拼音] wǔ xīn liù yì
[释义] 指三心二意。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睽之随》:“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拼音] wāi xīn xié yì
[释义] 谓心术不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拼音] xīn bù yīng kǒu
[释义]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谓为人虚伪。
[出处] 明·杨德芳《步步娇·闺怨》曲:“恨他心不应口,把欢娱翻成僝僽。情儿泛泛,浑如江水流。”
[拼音] jīng xīn chù mù
[释义] 同“惊心骇瞩”。
[出处] 季新《红楼梦新评》:“如今批了出来,准科学的学理,以指中国家庭的种种症结,使人阅之,惊心怵目。”
[拼音] xīn bù liǎng yòng
[释义] 谓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事。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专学》:“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具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拼音] wǎng fèi xīn sī
[释义] 同“枉费心机”。
[出处] 柔石《二月》:“萧先生实在可以佩服,不过枉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