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én xīn nán cè
[释义] 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拼音]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
[释义]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出处]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拼音] tóng xīn wèi mǐn
[释义] 泯:泯灭。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出处] 宋·陆游《园中作》:“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嘻。”
[拼音] xīn rú sǐ huī
[释义]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拼音] xīn zuì hún mí
[释义] 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拼音] jiàn dǎn qín xīn
[释义]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处] 元 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拼音] xīn rú zhǐ shuǐ
[释义]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处]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拼音] xīn jiān shí chuān
[释义] 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宋 陆九渊《语录》:“俗谚云:‘心坚石穿’。即是一个人,如何不打叠教灵利。”
[拼音] xīn kuān tǐ pán
[释义] 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拼音] jīng xīn diào dǎn
[释义]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拼音] jiū xīn bā gān
[释义] 指人极度焦虑,异常担忧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看到了空旷,自由,无忧无虑,比这么揪心扒肝的活着要好的多。”
[拼音]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释义]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出处] 《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拼音] xīn bù yóu zhǔ
[释义]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 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拼音] xīn yǎng nán náo
[释义]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拼音] pò dǎn hán xīn
[释义] 犹胆颤心惊。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
[拼音] lòu xīn kè gǔ
[释义] 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骨,没世难忘。今不幸遭此离乱,陛下欲舍妾身何往?”
[拼音] lòu gǔ míng xīn
[释义]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 明 陆采《怀香记 夕阳亭议》:“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拼音] luàn jiàn cuán xīn
[释义]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拼音] láng zǐ shòu xīn
[释义]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
[出处] 《晋书 虞预传》:“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
[拼音] xīn gāo qì ào
[释义]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