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óng xīn tóng dé
[释义]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拼音] dé cái jiān bèi
[释义]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拼音] gē gōng sòng dé
[释义] 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拼音] yǐ yuàn bào dé
[释义] 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
[出处] 《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拼音] dé gāo wàng zhòng
[释义]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拼音] lí xīn lí dé
[释义]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出处]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
[释义]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拼音] gǎn ēn dài dé
[释义]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拼音] gōng dé wú liàng
[释义] 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拼音] cái dé jiān bèi
[释义]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出处] 元 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拼音] yī xīn yī dé
[释义] 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出处]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拼音] sān cóng sì dé
[释义]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处]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拼音] ēn dé rú shān
[释义]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拼音] dé bó néng xiǎn
[释义]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出处] 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拼音] dé bó cái shū
[释义] 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拼音] dé gāo wàng zūn
[释义] 道德高,声望高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拼音] yǐ dé bào yu
[释义]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拼音] yī fàn zhī dé
[释义] 喻微小的恩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拼音] yī dé yī xīn
[释义] 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出处]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拼音] dà ēn dà dé
[释义]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