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ú hǔ dé yì
[释义] 同“如虎傅翼”。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二狐有将相之才,今从重耳,如虎得翼。”
[拼音] 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
[释义] 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出处] 《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拼音] shì fēi dé shī
[释义] 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
[出处] 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拼音] táo rán zì dé
[释义] 自己觉得快意。
[出处] 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拼音] táo táo zì dé
[释义] 自得:自己觉得快意。自己觉得舒畅快乐
[出处] 宋·林正夫《括沁园春》:“但无思无虑,陶陶自得,任兀然而醉,恍然而醒。”
[拼音] wáng jǐ dé máo
[释义]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拼音] wú dé wú sàng
[释义] 丧:失。指没有得也没有失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无得无丧,天长地久。”
[拼音] xuán dé xuán shī
[释义]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出处] 吴玉章《荣县独立》:“十数州县,但都旋得旋失,没有得到巩固。”
[拼音] xiáng luè dé dàng
[释义] 详略:详细和简略;得当:适当,恰当。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略则举大,详则举小。”
[拼音] xīn rán zì dé
[释义] 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
[拼音] bān shī dé shèng
[释义] 班:还。军队出征,得胜而归。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出处] 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拼音] chǔ gōng fù dé
[释义] 喻失物复得。
[出处]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
[拼音] dé cùn zé cùn
[释义]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拼音] dé xiū biàn xiū
[释义] 休:停止,罢休。该罢手时就罢手。指适可而止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不如暂行停战,与他议和,若他肯就我范围,何妨得休便休,过了一年是一年,且到将来,再作计较。”
[拼音] hé fù dé shuǐ
[释义]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出处]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拼音] máng zhě dé jìng
[释义]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拼音] pōu bàng dé zhū
[释义] 见“剖蚌求珠”。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拼音] shǔ dé qí lóng
[释义] 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拼音] sāi wēng dé mǎ
[释义]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拼音] tián rán zì dé
[释义] 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自得:自觉得意。形容心情安静、舒适
[出处]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