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iè yǐng zhuī fēng
[释义] 形容速度极快。
[出处] 《梁书 王僧孺传》:“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雄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拼音] zhú yǐng suí bō
[释义] 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拼音] qián zōng nì yǐng
[释义] 隐蔽踪迹。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潜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拼音] tāo xíng miè yǐng
[释义]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拼音] tuán kōng bǔ yǐng
[释义] 犹言捕风捉影。
[出处]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正如痴儿抟空捕影,只堪一笑耳。”
[拼音] wàng kōng zhuō yǐng
[释义]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只凭数句之话,望空捉影,以陷臣罪。”
[拼音] wèi yǐng ér zǒu
[释义] 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出处] 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
[拼音] wèi yǐng è jì
[释义]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出处]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拼音] xiǎng dá yǐng suí
[释义]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拼音] xíng yǐng xiāng fù
[释义] 同“形影相依”。
[出处] 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于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拼音] xíng yǐng zì diào
[释义] 同“形影相吊”。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
[拼音] xún fēng bǔ yǐng
[释义] 寻:探求。探风势,捉影子。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出处] 晋·陆机《演连珠》:“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
[拼音] xíng yǐng xiāng qīn
[释义] 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出处] 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拼音] yàn yǐng fēn fēi
[释义] 比喻两相分离。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拼音] jīng hóng yàn yǐng
[释义]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出处]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拼音] huā guāng liǔ yǐng
[释义] 鲜花焕彩生光,柳绿垂条弄影。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花光柳影,鸟语溪声。”
[拼音]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释义] 影:影子。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
[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拼音] ǒu yǐng dú yóu
[释义] 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
[出处] 晋 陶潜《时运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拼音] ōu fú pào yǐng
[释义] 沤:水泡。水中气泡。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
[出处] 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叹世人似沤浮泡影,笑眼前繁华富贵,可能常定?”
[拼音] qiāng shēng dāo yǐng
[释义] 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带着家破人亡的仇恨,带着年青人烫热的心,和战友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的浓烟大火中,枪声刀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