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íng yú cí sè
[释义]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出处] 《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拼音] wàng xíng zhī jiāo
[释义]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出处] 明 杨循吉《吴中语 魏守改郡治》:“然蒲圻爱彼殷勤,竟遂弃寐告,为。忘形之交”
[拼音] wàng xíng zhī qì
[释义]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出处] 旧题宋 尤袤《全唐诗话 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
[拼音] bīng wú cháng xíng
[释义] 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
[出处] 《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三国 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拼音] xíng yǐng xiāng qīn
[释义] 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出处] 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拼音] xíng shèng zhī guó
[释义]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国家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
[拼音] fēn xíng gòng qì
[释义] 见“分形同气”。
[出处] 《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拼音] fēn xíng lián qì
[释义] 见“分形同气”。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拼音]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释义] 犹言奇形怪状。
[出处] 《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拼音] xiāo huàn wèi xíng
[释义] 消:消除;形:显露。在祸患尚未显露之前就予以消除
[出处] 清·黎庶昌《上沈相国书》:“必有消患未形,而为朝野所利赖,远人所折服者。”
[拼音] gù yǐng cán xíng
[释义]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出处] 晋 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拼音] guǐ zhuàng yì xíng
[释义]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拼音] guǐ zhuàng shū xíng
[释义] 诡:怪异;殊:特殊。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梁书·沈约传》:“或坳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
[拼音] xíng yǐng xiāng fù
[释义] 同“形影相依”。
[出处] 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于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拼音] xíng yǐng zì diào
[释义] 同“形影相吊”。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
[拼音] mǎ lù yì xíng
[释义]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拼音] mí huàn wú xíng
[释义] 弥:消除。把祸患消除在没有形成之前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足见他能够弥患无形,办事切实。”
[拼音] niè yǐng cáng xíng
[释义] 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
[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拼音] qián xíng nì jì
[释义]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拼音] xíng rú gǎo mù
[释义] 槁:枯干。形体像枯干的树木一样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