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ng shén yì cǎi
[释义] 精神丰满,焕发容光。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金貂记·鄂公庆奉〉》:“尤妙,晚景逍遥,丰神异彩,德类傅伊周召。”
[拼音] yì xìng gǔ ròu
[释义] 骨肉:血缘关系相同的人。虽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样亲近
[出处]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
[拼音] guǐ yǎ yì sú
[释义]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出处] 章炳麟《与人论文书》:“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议,日竞于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诡雅异俗者据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惧邪!”
[拼音] tàn yì wán qí
[释义] 玩:玩赏。探寻异处,玩赏奇迹。指游览奇山异水
[出处] 唐·刘禹锡《含辉洞述》:“公之来思,探异玩奇,拨野憩林,而民悦之。”
[拼音] tàn qí qióng yì
[释义] 探:寻求;穷:尽。探寻异处,玩赏奇迹。指游览奇山异水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若是就了此亲,外人不晓得的,尽道小生是有所贪求而为此,反觉无颜。”
[拼音] rì yì yuè gèng
[释义]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出处]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文字之变,日异月更,不可穷诘。”
[拼音] tóng yuán yì pai
[释义] 见“同源异流”。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拼音] rì yì yuè shū
[释义]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出处] 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农工商贾,厮养皂隶,所作之事,日化月迁,所说之语,亦日异月殊,以其新也。”
[拼音] yì xiāng yì qì
[释义] 特异的香味和气息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拾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拼音] guǐ zhuàng yì xíng
[释义]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拼音] qí cái yì néng
[释义]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
[拼音] zhú bǎi yì xīn
[释义]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出处] 《楚辞 东方朔〈七谏 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拼音] míng tóng shí yì
[释义]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实异者也。”
[拼音] qì tóng jí yì
[释义]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拼音] fēn jū yì cuàn
[释义] 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拼音] gōng hū yì duān
[释义] 乎:等同于介词“于”;异端:有别于正统思想的教义或主张。指钻研儒家以外的主张或指对异端的指摘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拼音] chěng qí xuàn yì
[释义] 炫耀奇异。
[出处] 明·归有光《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虽然,圣贤固非逞奇眩异,苟为制作以骇于天下,则其始之为象也,将谓其足以该道也。”
[拼音] chěng yì kuā néng
[释义] 施展奇异本事,夸耀能力高强。
[出处] 《封神演义》第九二回:“梅山七怪阻周兵,逞异夸能苦战争。”
[拼音] xī wēi chá yì
[释义] 指仔细观察、辨别。
[出处] 明何景明《结肠赋》:“有木连理,草交茎兮;烈魂洁魄,孚女贞兮;析微察异,实此之类兮;附物着灵,见胸臆兮。”
[拼音] shǎng tóng fá yì
[释义]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