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āi shān zhī zǔ
[释义]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开山之祖。”
[拼音] kāi xiá chū hǔ
[释义]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拼音] kāi huá jié guǒ
[释义]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拼音] kāi huā jié shí
[释义] 生出花朵,结成果实。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拼音] mén hù dòng kāi
[释义] 门户:房屋的出入处。比喻险要的地方。大门完全敞开,无遮无拦
[出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3章:“派到中国来的间谍可以化装成旅行家或者利用其它名义,在这个门户洞开的国度里以‘贵宾’的身份出现。”
[拼音] qí xiǎng tiān kāi
[释义]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出处] 清·周春《红楼梦约评》:“宝玉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一论,奇想天开。”
[拼音] tiān kāi dì pì
[释义] 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
[出处] 宋·欧阳修《晋祠》诗:“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宋·洪适《奉礼歌》:“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
[拼音] tiě shù kāi huá
[释义] 见“铁树开花”。
[出处] 《续传灯录·或庵师体禅师》:“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梁翰别郡守曾公。逮夜半书偈辞众曰:‘铁树开华,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掷笔云寂。”
[拼音] tiān dì kāi pì
[释义]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
[出处] 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拼音] chéng zhì jīn kāi
[释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 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拼音] huàn ěr bīng kāi
[释义] 犹言涣然冰释。
[出处] 南朝·梁·何炯《答释法云书难范缜》:“钻仰渊秘,涣尔冰开。”
[拼音] huō rán kāi wù
[释义] 同“豁然大悟”。
[出处]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秕耳。’”
[拼音] jīn shí kě kāi
[释义] 见“金石为开”。
[出处] 沙汀《范老老师》:“他更是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停止的种种论据罗列出来,融会在一种金石可开的信心里面。”
[拼音] kāi jiāng tuò jìng
[释义] 同“开疆拓土”。
[出处] 明·陈子龙《晋论》:“武帝开疆拓境,几侔秦汉。”
[拼音] kāi jiāng tuò yǔ
[释义] 同“开疆拓土”。
[出处] 《清史稿·高宗纪论》:“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
[拼音] kāi jiē lì jí
[释义] 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
[出处] 《旧唐书·辛替否传》:“拨乱反正,开阶立极,得至理之体,设简要之方。”
[拼音] kāi kǒu jiàn dǎn
[释义] 见“开口见心”。
[出处] 宋·宗绍《无门关·赵州洗钵》:“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
[拼音] kāi lái jì wǎng
[释义]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出处] 《诗刊》1978年第4期:“谁都说,开来继往,军民喜悦。”
[拼音] pì dì kāi tiān
[释义] 开:开拓;辟:开辟。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来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杏黄幡下千千条古怪的金霞,内藏着天上无,地上少,辟地开天无价宝。”
[拼音] shù shàng kāi huā
[释义] “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这件事参出去,胡统领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还可以‘树上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