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í zú bìng qū
[释义] 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
[拼音] kuān měng bìng jì
[释义] 见“宽猛相济”。
[出处]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入闱后,巨细躬亲,宽猛并济,诸事秩然。”
[拼音] kǒu ěr bìng zhòng
[释义]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出处]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拼音] bìng qū zhēng xiān
[释义] 指竞争高下。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拼音] āi jiān bìng zú
[释义]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竞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拼音] jiān shōu bìng cǎi
[释义] 亦作“兼收并采”。广泛收罗采用。
[出处] 宋·曾巩《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
[拼音] lián zhī bìng tóu
[释义]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出处] 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拼音] qí biāo bìng qū
[释义] 同“并驾齐驱”。
[出处]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刘将军》:“吾尝览《后魏书》,见杨大眼者,武伎绝伦,战功居最,其妻潘氏,颇善骑射,至于攻战游猎之际,潘于戎装,齐镳并驱。”
[拼音] qí qū bìng jìn
[释义] 同“齐头并进”。
[出处] 沙汀《淘金记》:“在进行当中就又逐渐分化起来,谈话的便变成了好几组了,各不相涉地齐驱并进。”
[拼音] jiān bāo bìng róng
[释义] 见“兼容并包”。
[出处] 章炳麟《讨满洲檄文》:“苟无大害于我军事者,一切均当兼包并容,有违节制,悉以军律治罪。”
[拼音] shù zuì bìng fá
[释义] 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
[拼音] ròu bó gǔ bìng
[释义]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出处] 《元史 郝经传》:“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
[拼音] tóng shí bìng jǔ
[释义]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拼音] míng bìng rì yuè
[释义] 明:光明,明亮。光辉灿烂与日月同辉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拼音] jiān shōu bìng lù
[释义] 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
[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传闻异辞,记载别出,不能兼收并录以待作者之抉择,而私作聪明,自定去取,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
[拼音] jiāo jǐng bìng tóu
[释义]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拼音] fēng chū bìng zuò
[释义] 蜂出:像群蜂出巢,多而杂乱;作:兴起。形容纷纷兴起,层出叠见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以九家之术,蜂出?作。”
[拼音] qí míng bìng jià
[释义]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出处]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拼音] ēn róng bìng jì
[释义]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拼音] bìng róng biàn fù
[释义] 广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之广。
[出处] 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以并容徧覆,扰服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