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àn fù zhī gǔ
[释义] 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出处] 《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拼音] wēi gàn jiù shī
[释义] 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拼音] wèng jìn bēi gān
[释义] 原指酒已喝尽。比喻钱已用完。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那时已弄得瓮尽杯干,只得收了心,在家读书。”
[拼音] wēi gàn bì shī
[释义] 见“煨干就湿”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拼音] hóu jiāo chún gān
[释义] 喉咙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极力劝说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第13卷:“龙马上山,焦无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
[拼音] liè huǒ gān chái
[释义] 比喻男女欢情很深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拼音] gān jiàng mò yé
[释义]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拼音] gān yún bì rì
[释义] 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拼音] kǒu xuè wèi gān
[释义]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拼音] kǒu zào chún gān
[释义]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拼音] gòng zhī bié gàn
[释义] 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他们所注之书,或所见不同,各有所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
[拼音] gān chéng zhī jiàng
[释义]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出处] 《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拼音] hé hé hǎi gàn
[释义] 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
[出处] 《三峡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下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
[拼音] gān jūn hé shì
[释义] 干:关涉;君: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
[出处]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拼音] tuī gàn jiù shī
[释义] 同“推燥居湿”。
[出处] 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拼音] wēi gàn jiù shī
[释义]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
[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拼音] lèi gān cháng duàn
[释义]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拼音] yī gān rén fàn
[释义] 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
[拼音] kǒu gàn shé jiāo
[释义] 见“口燥唇干”。
[出处] 清·刘璋《斩鬼传》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总没个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饿的龌龊口干舌焦,只的问仔细鬼道:‘老弟,我们饥了。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请你如何?’”
[拼音] hé sī gàn lǜ
[释义] 犹言绞尽脑汁。
[出处] 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极思为文,曰涸思干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