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ng míng qiáng gàn
[释义]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拼音]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释义] 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拼音] yī gān èr jìng
[释义]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拼音] xǐ shǒu bù gàn
[释义]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拼音] mái tóu kǔ gàn
[释义]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拼音] rǔ xiù wèi gān
[释义]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拼音] gān jìng lì luò
[释义]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出处]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拼音] 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拼音] bù gān bù jìng
[释义]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拼音] gàn cuì lì suǒ
[释义] 同“干脆利落”。
[出处] 莫应丰《将军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
[拼音] gàn cuì lì luò
[释义] 简单爽快。
[出处] 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拼音] gān gān jìng jìng
[释义] 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拼音] tuò miàn zì gān
[释义]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处] 《新唐书 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拼音] duǎn xiǎo jīng gàn
[释义] 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出处] 郭沫若《由日本回来了》:“这位女士短小精干,而且说话也似乎颇懂得‘幽默’。”
[拼音] gān gān cuì cuì
[释义] 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出处] 曹禺《雷雨》序:“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拼音] cōng míng néng gàn
[释义]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
[拼音] gàn jìng lì suǒ
[释义] 快速彻底,不拖泥带水。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
[拼音] shǒu jiǎo gàn jìng
[释义] 喻廉洁奉公。
[出处]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拼音] gǔ zú gàn jìn
[释义] 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
[出处] 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拼音] mò zhī wèi gān
[释义]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