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ié shù yī zhì
[释义] 别:另外;树: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
[出处] 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释义]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拼音] qí zhì xiān míng
[释义] 旗:军队用的旗帜。原指军旗鲜艳;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兀术好生疑惑,忙出营前观看,果然依旧旗帜鲜明,刀枪密布,不知何故。”
[拼音] bá zhì yì zhì
[释义]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拼音] bá zhì shù zhì
[释义]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出处] 见“拔赵帜易汉帜”。
[拼音] bá qí yì zhì
[释义] 旗:旗帜;易:换。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拼音] zì shù yī zhì
[释义] 比喻单独建立一种风格、体制、派别或力量等。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率皆攻排诋呵,自树一帜,殊可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