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ěn shān qī gǔ
[释义] 比喻过隐居生活。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
[拼音] nán shān zhī shòu
[释义] 南山:终南山。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
[出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拼音] shān kū shí sǐ
[释义] 极言年代久远。
[出处] 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
[拼音] zhòng shān fù lǐng
[释义] 谓山峦重迭层接。
[出处] 明·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
[拼音] shǐ wén fù shān
[释义] 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出处] 《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拼音] bái shān hēi shuǐ
[释义]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处] 《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拼音] chǐ shān cùn shuǐ
[释义] 每一小块山水。
[出处] 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拼音] dì bēng shān cuī
[释义]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出处] 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拼音] dōng shān fù qǐ
[释义] 同“东山再起”。
[出处] 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东山复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
[拼音] dēng shān shè shuǐ
[释义]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拼音] dì liè shān bēng
[释义] 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拼音] jiāng shān rú huà
[释义] 江山:山河;常指国土。山河美如图画。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拼音] shān zhòng shuǐ fù
[释义]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出处]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拼音] jì jì shān lín
[释义] 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拼音] tóng shān tiě bì
[释义] 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出处] 《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拼音] kūn shān piàn yù
[释义] 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拼音] ròu shān fǔ lín
[释义] 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出处]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拼音] shān qióng shuǐ jué
[释义] 见“山穷水尽”。
[出处] 宋·陆游《冬夜吟》:“饥鸿病鹤自天寐,山穷水绝谁为邻。”
[拼音] pá shān yuè lǐng
[释义]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拼音] pái shān yā luǎn
[释义] 比喻事情极容易成功,毫不费力。
[出处] 《晋书 列女传 杜有道妻严氏》:“何邓执政,必为玄害,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