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o wò dōng shān
[释义]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出处]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拼音] rì luò xī shān
[释义] 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 《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拼音] ēn dé rú shān
[释义]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拼音] lǜ shuǐ qīng shān
[释义] 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 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
[拼音] ēn zhòng rú shān
[释义]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出处] 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拼音] dà hǎo shān hé
[释义] 山河:指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
[出处] 曹靖华《安得一饮贡河水,九泉长眠愿亦足!》:“云山万里,遥望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天幕遮得连一丝微光也不透。”
[拼音] dì dòng shān yáo
[释义] 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出处] 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拼音] jī tǔ chéng shān
[释义]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
[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拼音] hào lìng rú shān
[释义] 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出处] 《宋史 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拼音] méng shān shì hǎi
[释义] 对着山海盟誓,指男女相爱坚贞不屈
[出处] 元 王实甫《四块玉》:“他若是背义忘恩寻罪责,我将这盟山誓海说的明白。”
[拼音]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释义]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拼音] p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 形容路途艰辛。
[出处] 范金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拼音] bàn bì shān hé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拼音] bàn bì hé shān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清 钮琇《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拼音]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释义]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处] 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拼音] bǎo shān kōng huí
[释义] 宝山:蕴藏、聚积宝物的山。进入宝山却空着手归来。比喻置身学府却一无所获。
[出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拼音] jǐn xiù shān hé
[释义]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拼音] bá shān gāng dǐng
[释义]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拼音] mǎn shān biàn yě
[释义]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拼音]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释义]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出处] 《晋书 孙统传》:“居职不留心碎务,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