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349个与“”相关的成语:
  • 压卵

    [拼音] pái shān yā luǎn
    [释义] 比喻事情极容易成功,毫不费力。
    [出处] 《晋书 列女传 杜有道妻严氏》:“何邓执政,必为玄害,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
  • 气壮河

    [拼音] qì zhuàng hé shān
    [释义] 同“气壮山河”。
    [出处] 唐·张说《序》:“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 酒海

    [拼音] ròu shān jiǔ hǎi
    [释义] 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 脯林

    [拼音] ròu shān fǔ lín
    [释义] 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出处]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 水相连

    [拼音] shān shuǐ xiāng lián
    [释义] 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 避溺

    [拼音] bì nì shān yú
    [释义]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出处] 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 藏诸名

    [拼音] cáng zhū míng shān
    [释义] 见“藏之名山”。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笃定泰

    [拼音] dǔ dìng tài shān
    [释义]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 地动

    [拼音] dì dòng shān cuī
    [释义] 见“地动山摇”。
    [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 之安

    [拼音] tài shān zhī ān
    [释义] 安:安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 海约

    [拼音] hǎi yuē shān méng
    [释义] 见“海誓山盟”。
    [出处] 宋·欧阳修《解仙佩》:“问海约山盟何时,镇教人,目断魂飞。”
  • 铁桶江

    [拼音] tiě tǒng jiāng shān
    [释义] 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
    [出处]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 海沸

    [拼音] hǎi fèi shān yáo
    [释义]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出处] 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 之攻

    [拼音] tā shān zhī gōng
    [释义]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藏夜光于嵩岫,不受他山之攻。”
  • 之节

    [拼音] jī shān zhī jié
    [释义]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出处]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 之祖

    [拼音] kāi shān zhī zǔ
    [释义]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开山之祖。”
  • 坐食

    [拼音] zuò shí shān kōng
    [释义] 同“坐吃山空”。
    [出处] 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 被发入

    [拼音] pī fà rù shān
    [释义] 被:通“披”;被发:披散头发。指归隐山林
    [出处] 晋·袁晔《献帝春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 隐市

    [拼音] qián shān yǐn shì
    [释义] 潜:深藏。在山林中潜迹,在市井中隐身
    [出处] 唐·杜牧《送薛处士序》:“处士之名,何哉?潜山隐市,皆处士也。”
  • 僻壤

    [拼音] qióng shān pì rǎng
    [释义]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出处] 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