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ái guò qū sòng
[释义]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出处]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拼音] cí qióng lǐ qū
[释义]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出处] 《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拼音] yīng yǒng bù qū
[释义] 屈:屈服。勇敢出众,不屈不挠
[出处]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各地都有大批先进分子不怕他们的白色恐怖,同他们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拼音] áo yá jí qū
[释义] 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拼音] huò qū bù shēn
[释义] 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
[出处] 清 戴名世《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拼音] hán yuān shòu qū
[释义] 见“含冤负屈”。
[出处] 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拼音] xiǎo qū dà shēn
[释义] 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隙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杨光以发辉也。”
[拼音] dà zhí ruò qū
[释义]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出处]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拼音] jiàng yán qū tǐ
[释义] 犹言卑躬屈膝。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三年奏最,上台即以两衙门待之,降颜屈体,反祈他日之陶铸;而二甲之为主事者,积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
[拼音] lì qū shì qióng
[释义] 屈:竭,穷尽;穷:尽。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
[出处]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拼音] lín nàn bù qū
[释义] 临:面临;屈:屈服。临到危难,仍不屈服
[出处] 《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拼音] lóng qū shé shēn
[释义]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出处] 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拼音] qū gǔ jù hù
[释义]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弃之。’今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
[拼音] áo yá jié qū
[释义] 同“诘屈聱牙”。謷,通“聱”。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
[出处] 语出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拼音] gān xīn qū cóng
[拼音] qū zūn jiù bēi
[释义] 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